《耕读海沧 家风佳话》家访 亲子互动传美德 志愿精神促成长

厦门网 https://www.xmnn.cn 2018-05-14 09:34

  由海沧区委宣传部与厦门日报社合作,在“家访”大型策划栏目中特别设置的《耕读海沧 家风佳话》栏目,依然在持续进行中。本周,我们走进两个志愿者家庭。

  在每个家庭的叙述过程中,孩子都是主角,但我们从中阅读到的,是一个家庭全员的成长。无论是母子俩携手当义工,还是一家人同心做公益,显而易见的,当然是孩子的改变。不过,家长与孩子间的交流,带来了更深的沟通、更多的包容。这是一个相互成就、相互推动的过程——良好的家风以志愿服务为载体,从家长向孩子身上传递;而亲子间的沟通促进了家庭的和谐,也助推了和谐家风的进一步稳固。

  在海沧,这样的义工家庭还有很多,他们组成了海沧志愿者的基本力量,让志愿服务在海沧蔚然成风。以两岸义工联盟为主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润物无声地渗入人心,也培育出海沧独特的“文明精神”与“文明气质”。

  全家同心做公益 传扬海沧好家风  

本报记者和颜毅真(左三)一家合影。

  ●出镜家庭:

  许少友,37岁,海投物业员工;妻子颜毅真,37岁,全职妈妈;大儿子许俊豪,12岁,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五年级学生;小儿子许依豪,满月;婆婆谢爱治,60岁。

  ●家庭地址:

  海沧渐美村建美学校附近

  ●新愿:

  希望家庭和睦,家庭成员平安,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主题词: 同心

  文/本报记者 邬秀君

  图/本报记者 张奇辉

  “来来来,赶紧到屋里来。吃饭没,要不先一起吃个饭吧?”刚走到颜毅真家门口,颜毅真的丈夫许少友便热情地和记者打招呼。由于一家人只有周五晚上才能聚齐,颜毅真和记者约了周五晚上七点左右做采访。得知记者已经吃过饭,许少友又连忙泡茶。见到记者时,颜毅真60岁的婆婆谢爱治只是微笑,看到儿子泡茶,她赶紧从客厅的侧屋端出一盘糖果点心,拿到记者面前,热情地招呼记者吃,家里洋溢着暖融融的气息。

  大儿子许俊豪坐在妈妈旁边。谈到儿子的成长,颜毅真说,带着俊豪去参加海沧两岸义工联盟的活动,让孩子成长了很多。“他第一次参加义工活动是2015年的时候,跟着他大奶奶去石室禅院帮忙切萝卜。”颜毅真说,当时俊豪捡到了一条钻石项链,一家人都帮忙找失主,后来还是没找到,俊豪将项链交给了禅院的师父,师父还特意表扬了俊豪。她说,帮助别人让俊豪产生了一种自豪感,也让他喜欢上了各种义工活动。

  如今,夫妻俩和大儿子都是两岸义工联盟的成员。“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每周六的上午都会参加义工活动。”颜毅真说,禁毒宣传、全民孝心行动等活动,颜毅真都带着孩子去参加。

  “有时候活动时间比较久,俊豪也会抱怨,我就开导他,既然选择了做一件事,就要坚持到底,后来他明白了坚持的意义,也就不再抱怨了。”颜毅真说,孩子的点滴成长,都在每一次义工活动中累积,“俊豪参加了很多次垃圾分类主题活动,他回来后还会教我们做垃圾分类,甚至还教我们废品再利用。”

  谢爱治在一边抱着正在睡觉的小孙子,也忍不住夸自己的大孙子。“俊豪非常独立,跟他的父亲一样。”谢爱治说,孙子做的炒饭不错,煎蛋也非常棒,孙子和儿子一样,都是从小就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别人,“真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其实我们也没有特意教他,这就像无形的传承。”许少友说,带着孩子参加义工活动,一家人同心合力做这样一件事,就是想通过大人的行动,告诉孩子做人要善良、要自立,能去帮助别人。对于孩子的未来,夫妻俩希望他们有自己的选择,并且坚持下去,“有一个好的品行比什么都重要,就像做义工,就是一种对品行的培养。”

  义工联盟母子档 共同收获新成长  

吴美英(左二)一家和本报记者合影。

  ●出镜家庭:

  张哲瑞,10岁,厦门市江头第三小学二年级学生,海沧两岸义工联盟小志愿者;妈妈吴美英,35岁,海沧两岸义工联盟志愿者;爸爸张学庸,38岁;奶奶陈秀琴,62岁。

  ●家庭地址:

  台湾街新景天湖广场

  ●新愿:

  希望海沧两岸义工联盟能举办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也希望孩子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健康成长,持之以恒地做好每件事。

  主题词: 成长

  文/本报记者 罗子泓

  图/本报记者 张奇辉

  “这周末的活动,你想参加吗?”“嗯!”

  “你能起得来吗?”“四点多起床呗,没问题!”

  上周末,海沧两岸义工联盟组织体验环卫工保洁工作的志愿服务活动。考虑到集合时间在清晨5点多,家住岛内必须提前一个小时出发,吴美英事先向儿子张哲瑞打了“预防针”。谁料,小男孩倒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自从一年前第一次当志愿者起,参加义工联盟活动就成了张哲瑞的“心头大事”。每逢周四、周五活动发布时,他总会缠着妈妈问:“这周是什么活动呀?我们什么时候去?”于是,从蔡尖尾山的垃圾清理,到“礼让斑马线 文明我点赞”的文明交通宣导,再到重阳节养老院的慰问陪伴……只要周末有活动,张哲瑞和妈妈几乎每场必到。“平时上课,他可能还会赖一会儿床,但是到了义工活动当天,听到‘参加活动会迟到’这句话,却能立马从床上爬起来,迅速搞定洗漱、吃早饭。”吴美英说。

  或许是出于对志愿服务工作的喜爱和责任感,这个在采访过程中一刻都没有停止玩耍的小男孩,说起垃圾分类知识,就安静沉稳、头头是道。妈妈说,在志愿服务现场,他也做得很好,既完成任务,也收获成长。

  吴美英回忆道,起初参加活动时,儿子还很害羞,一直躲在自己身后。可志愿活动却与人际交流紧密关联——经历过近30次活动的磨炼,张哲瑞开始表现出能力和胆量:向社区商户居民宣导垃圾分类知识时,他能勇敢地递上宣传手册;大型义卖活动现场,即使是和妈妈分开完成任务,他也能和志愿者哥哥相互配合,用伶牙俐齿向观众们“推销”商品,筹集善款……

  除了能力上的进步外,吴美英还说,儿子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变得更有爱了”。早上出门上培训班前,张哲瑞看见奶奶和爸爸买了饺子皮回来,心中便一直惦记着;中午下课后,他匆忙回家,为的就是能赶上帮大人包饺子。记者到访家中时,张哲瑞正蹲坐在阳台,用一瓶有着“神奇功效”的清洗剂刷鞋。看见妈妈前来帮忙,他赶忙将她推到一边:“你去休息,去睡一觉,我来做就好。睡醒之后,给你一个惊喜!”

  做一件事容易,但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件事,却并非易事。如今,每周往返海沧一次,每次两个小时的行程,已在吴美英母子俩的日程上进行了一年时间。要是哪个周末没有出门,奶奶陈秀琴还会觉得奇怪。

  大小志愿者搭档,义工工作融入生活——在去年的海沧两岸义工联盟嘉年华上,他们还凭借着这股热情劲儿,获评了2017年度“最有爱明星义工家庭”。“参加义工活动,放手让孩子去做,去判断,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宝贵的经历,一个培养爱心、提升能力的机会,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锻炼。”吴美英说,参加志愿服务,以这个行动为载体,让好家风悄然浸润了孩子的心,也提升了自己。


[责任编辑:王璐瑶 来源:厦门日报] 点击查看更多[海沧人文旅游]栏目的内容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