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区开展“海沧最暖六一”活动,为产业工人家庭送温暖

厦门网 https://www.xmnn.cn 2020-06-02 17:21

  

  

  爱心企业 为产业工人及家人送上温暖。(海沧区 供图)

  本报记者 林  岑

  通  讯 员 王德勇

  平衡车、滑滑梯、蹦蹦床、飞盘、攀岩、欢乐足球……昨日上午,旨在关爱产业工人子女的“海沧最暖六一”活动,在海沧天竺山森林公园举行,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尽情嬉戏,不亦乐乎。

  “今天来参加庆祝六一活动的孩子都是海沧产业工人子女。我们希望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奋斗在海沧各行各业的产业工人家庭送上最暖心的关怀和最诚挚的感谢。”活动主办方负责人表示。

  你来建设海沧,海沧以爱相报。海沧以产业立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工人达20余万,占全区常住人口近50%。近年来,海沧区扎实推进“爱心厦门”建设,“爱心扶幼”行动持续开展。接下来,海沧区将继续探索更多关爱产业工人的暖心之举,营造全社会关爱产业工人及家庭的浓厚氛围,用爱心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高素质高颜值国际一流海湾城区。

  线上线下联动

  海沧六一欢乐多

  当天竺山的欢声笑语萦绕耳畔,来自海沧的关爱,也送进了大山深处——龙岩市上杭县通贤镇下邱,海沧产业工人邱东魁的家乡。

  “爸爸回来了!爸爸给我们买了新书包,还有画板和玩具枪呢!”见到突然出现的父亲,邱东魁的两个孩子开心得又蹦又跳,急忙与小伙伴分享这份喜悦。“真的很感谢海沧,这么用心地策划活动,为我们一家人留下了珍贵的回忆。”邱东魁说。

  为了让与家长分隔两地的海沧产业工人子女感受到同样的节日关爱,海沧区精心打造了远程六一活动,不仅为海沧产业工人提供“爱心基金”买儿童节礼物,还一道与产业工人踏上返乡之旅,用镜头为他们记录下这个难忘的节日。

  “海沧最暖六一”活动不仅在线下火热开展。在线上,一系列爱心活动从不同角度为孩子们送上节日的祝福。“我们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全方位为产业工人子女打造难忘的儿童节活动。”活动主办方介绍,通过微信公众号“今日海沧”平台,活动抽取200组幸运家庭,赠送“爱心礼包”,礼包里装着VR地球仪、图书等礼物。同时,在线上推出“我的心声”系列报道,征集海沧产业工人子女的儿童节心愿,挖掘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小故事,通过“爱心专访”增进亲子感情。

  爱心企业参与

  工人子女幸福多

  值得一提的是,“海沧最暖六一”活动一发布,就有许多爱心企业纷纷参与,积极践行“爱心厦门”理念,共同为海沧产业工人子女打造别样的六一体验。

  “我们为孩子们精心挑选了1612本图书,希望家长可以在陪伴阅读过程中,培养孩子的阅读乐趣,培育良好亲子关系。”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会负责人介绍,产业工人是公司发展壮大的重要主力军,大博医疗持之以恒为产业工人及家人送上“大家庭的温暖”。今年,公司还为105名员工子女提供了平板电脑购买基金。

  举办儿童节美术作品展、赠送零食玩具等节日大礼包、开通“娥奶奶”24小时咨询热线为家长及孩子解答各类心理问题;走进新阳学校开展儿童节捐赠活动,捐赠额温枪、LED大屏幕等物资……在海沧,丰富多彩的儿童节活动共同烘托出“爱心厦门”建设的浓厚氛围。

  “关爱产业工人后代,让产业工人感受海沧的温暖,能更好凝聚人心,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海沧区总工会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海沧区通过节日慰问、倡导开设暑期午托班、开展校企活动等形式,持续开展关爱产业工人子女活动,促进产业工人子女健康成长。

  探索多元方式

  “硬核”福利形式多

  关爱产业工人后代,只是海沧区多措并举将温暖送达产业工人心底的举措之一。“海沧开展对产业工人的关爱行动,与海沧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深化大学习、提振精气神’专项活动相融合,多角度激发产业工人的干事创业热情,凝聚发展合力。”在海沧区看来,举办合唱比赛、歌舞晚会等传统的文化活动,只是关爱产业工人的一个方面,海沧持续探索多元的关爱方式,激活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培育工匠精神,传承工匠文化。上个月,海沧区总工会推出的第二届海沧产业工人文化节在线上拉开帷幕,这一帮助产业工人提升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劳动竞赛、产业工人文化活动等形式,充分展示海沧产业工人新风采。

  疫情期间开展“暖心娘家”返厦活动、推出“点亮海沧 工会嗨购”百万消费券发放活动、在企业创设哺乳室、搭建爱心驿站供环卫工人休憩、30家爱心商家共建57处爱心饮水点、请来专业摄影师为一线工人记录最美身影、让“金秋助学”行动惠及更广大工人群体……不难窥见,海沧区创新推出形式多样的关爱行动,为奋斗在一线的产业工人送上一揽子“硬核”福利。

  海沧区表示,面对新时代新需求,未来,海沧将继续探索关爱产业工人新路径,在关心关爱的同时,积极帮助工人实现转型提升,真正从“工”向“匠”转变,并通过政策支持、平台搭建等,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确保产业工人发展有空间、创新有活力、产业有奔头。

  

  

  今日海沧公众号


[责任编辑:高艺明,衷文珑 来源:厦门日报] 点击查看更多[今日看点]栏目的内容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