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的好医生 病毒的“死对头”

厦门网 https://www.xmnn.cn 2021-03-25 11:03

  厦门市海沧医院副院长冯水土。记者 唐光峰 摄

  厦门市海沧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福建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厦门市劳动模范,熟悉各种常见呼吸及肿瘤疾病的规范诊治。

  专家门诊:每周三上午

  晨报记者 曾昊然 通讯员 夏华珍

  他是患者眼中的好医生,是医生护士眼中的好领导,还是病毒的“死对头”。他就是厦门市海沧医院副院长冯水土,一个把职业当做事业的人。

  选择成为肿瘤内科医生

  “看到医生药到病除,觉得这一职业特别神圣。”上世纪90年代,还是一名高中生的冯水土就对医生这个职业深有好感。

  1997年,冯水土顺利考入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在象牙塔里,他是一名学霸,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2002年大学毕业后,他来到鼓浪屿老二院(厦门市海沧医院前身)工作。

  定科前,医院征求个人意见,冯水土觉得肿瘤患者需要得到更多帮助,于是申请留在肿瘤内科。当时,他的“伯乐”——肿瘤内科主任陈毅德(现为厦门市海沧医院党委副书记)也觉得冯水土业务能力不错且深受患者喜爱,遂也提出申请。就这样,冯水土成为一名肿瘤内科医生。后来,随着医院整体搬迁,他来到如今的厦门市海沧医院工作。

  跪在床上为患者治疗

  在临床“摸爬滚打”近20年,许多患者都和冯水土成为好朋友,这离不开他的负责任与敬业。

  有位肺癌患者临近中午才来住院。他近70岁,胸腔积液,一动就喘,没有办法走路。对此,冯水土没有面露难色,毅然决然接诊他。由于老阿伯身体状况很差,没有办法再把他带去B超室做进一步检查,冯水土立即联系超声影像科主任冯杰中午就到老阿伯床边进行超声定位。发现老阿伯没有办法在椅子上进行正规体位穿刺,冯水土又跪在床上给老阿伯做胸腔穿刺抽液,一做就是半个小时。之后,老阿伯呼吸顺畅许多,冯水土自己却腰酸背疼、满头大汗。

  冯水土的高超医术和精心治疗,让一些癌症患者得到了长期生存的机会。但常年高强度工作,使得冯水土落下了职业病。“因为经常需要弯腰操作1-2个小时,我三十多岁时就椎间盘突出了。”冯水土说。

  据了解,去年驰援武汉时,繁重的工作进一步加重了冯水土椎间盘突出的症状。他吃着止痛药,强忍疼痛奔忙在抗疫一线。

  全力做好“创三甲”工作

  如今,冯水土不仅是一名临床医生,还是医院的副院长。“我现在的工作涉及十几个部门、科室。医院的具体疫情防控也是由我主抓。”冯水土坦言,他身上的担子比以前重了许多,但他也因此学会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

  冯水土表示,他今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全力做好医院“创三甲”工作,助力医院以更高的业务水平服务厦门市民的健康;此外,今年还要着重把医院的急诊科和重症科做大做强,并争取让医院卒中中心通过国家认证。

  抗疫故事

  患者为他写 千字感谢信

  冯水土是福建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为抗疫事业贡献了重要力量,而他也从中收获了感动。

  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支援期间,有位20多岁的患者情绪很低落,不愿和别人交流。冯水土找到小姑娘,积极了解她的情况。原来,小姑娘的家人因新冠肺炎过世了,她自己的状况也不太好,便觉得没有希望了。

  冯水土鼓励小姑娘坚持治疗,握着她的手、站在她身边,给她安全感。经过治疗,小姑娘症状减轻,信心逐渐恢复。她在康复出院时对冯水土说:“谢谢您和其他医疗队队员把我从死亡边缘拉回来,我会替家人好好活着。”

  驰援武汉期间,冯水土还主动加入患者微信群,解答他们的疑惑。他保持着在厦门工作的习惯,将微信和手机号给主管患者,方便传送资料,也便于患者在有需要的时候随时联系。有一次,冯水土已穿着防护服工作了5个多小时,身上汗流浃背、护目镜压得眼眶疼痛。就在他准备出隔离病房时,有个主管病人对他说:“明天我家人刚好有空可以来接我,能否请您今天帮忙做核酸检测?”虽已经疲惫不堪,但为方便患者,他还是同意了。到了晚上,冯水土的微信收到了一些图片,里面是患者花了一个下午写的感谢信,足有几千字。


[责任编辑:黄晓萍,衷文珑 来源:海西晨报] 点击查看更多[今日看点]栏目的内容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