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孚玛瑙产业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12-06-25 11:35

  琳琅满目的玛瑙展品。(林广明 陈志毅 摄)  

  本报讯(记者 张韧)切割机隆隆作响,一块块普通矿石在工人雕琢下就“变身”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近日,位于东孚镇玛瑙工业园区的“和玉缘玛瑙工艺品厂”正式开工生产。据悉,和玉缘玛瑙工艺品厂总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主要从事高端玛瑙工艺品的生产。值得一提的是,该厂鉴赏大师郑尚玉,系辽宁省玉雕艺术鉴赏大师之一,主要从事高端玛瑙雕刻技术的研究。“和玉缘玛瑙工艺品厂”的开工,标志着东孚的玛瑙产业翻开了向精细化和深加工进军的新篇章。

  从东埔一个人口不足2000人、曾经是厦门最穷的农村之一发轫,到抢占全球玛瑙80%的市场份额,并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发展玛瑙产业,这是东孚玛瑙创造的奇迹。东孚,一个并不出产玛瑙的偏僻小镇,缘何成为中国“玛瑙之都”?近日,记者走进玛瑙产业区,探寻个中缘由。

  玛瑙产业从无到有

  1992年,台商蔡先生在东孚镇东埔村开办一家玛瑙加工厂,后因经营亏损,遂将玛瑙厂转让给当地村民张武阳等人。

  之后,东孚玛瑙逐步以“滚雪球”的方式做强做大,产品远销哈尔滨、郑州、四川、广州以及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市场。东孚镇一跃成为我国玛瑙饰品生产基地,国内玛瑙加工业基本形成“南有东孚、北有阜新”的格局。

  不过在当时,东孚玛瑙还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基本上是家庭作坊的生产方式,各家经营比较分散。家庭作坊的局限性,曾使得东孚玛瑙一时难以施展手脚。

  2002年,东埔玛瑙协会在东孚工商所的引导下注册了“东埔玛瑙”商标,10多家加入玛瑙协会的企业都有资格使用该商标。在工商部门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玛瑙企业开始采取“前店后厂”的模式,把产销有机地结合起来。现在东埔村依然可以看到,许多厂房的前面都是装修考究的新店面,平均每家店约有50平方米。

  玛瑙新街形成

  底蕴提升

  由最初的原始手工作坊到之后的工厂生产之后的“前店后厂”,东孚玛瑙开始不断蜕变。2004年,东孚玛瑙人杨京伟注册了东孚玛瑙界首个自身品牌“石语”,并率先在外省延伸经营触角,东孚玛瑙随后开始了品牌和扩张。此后,“磊鑫缘”、“磊坤”等品牌纷纷形成。

  2008年5月,参照东埔村行业经验制定的玛瑙饰品福建地方标准得以实施,这是国内第一份玛瑙饰品的地方标准。从此,东孚玛瑙也告别了“三无”产品的尴尬身份,走上了精细化、高端化、高附加值之路。产品大量销往全国各地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以销促产、产量大增,产值每年递进20%以上,玛瑙企业也从之前的70多家发展到200多家。

  去年“九八”期间,随着东孚商业街的开街,东孚玛瑙变得更加“珠光宝气”,一座集高、中档玛瑙展示、现场个性玉石礼品加工的珠宝商城在东孚商业街精彩亮相。同年11月底, 厦门(海沧)玛瑙文化旅游节在东孚新城商业步行街举办,配套玛瑙展、玛瑙文化品鉴会、美食节等精彩活动,充分彰显东孚“玛瑙之都”的魅力。

  走精细化发展之路

  目前,东埔村已拥有140多家玛瑙企业,年产值超2亿元,不仅吸纳了村里的大部分劳动力,还吸引了2000多名外地人前来就业。但在玛瑙协会会长张武阳看来,东孚的玛瑙产业转型升级才刚刚开始。

  辽宁阜新是北方的玛瑙之都,在长期加工过程中打磨出一套精湛的玛瑙雕刻技艺,并且世代相传。2005年,阜新一名玛瑙工艺师花150元买到的原料,花20天雕琢就能卖到数万元——在玛瑙工艺大师手中,这样的价值翻番并不鲜见。

  如今,阜新玛瑙的精细化发展模式被纳入了东孚从业者的视野。去年11月,东孚镇镇长带领本地玛瑙加工商走进阜新十家子镇考察,经过有关方面磋商和接洽后,不久前,十家子镇又派出代表来东孚回访,敲定了尚玉工艺品厂等名家企业来东孚投资建厂的合作事宜,促成了“和玉缘玛瑙工艺品厂”的诞生。“之所以跨行业从事玛瑙产业,是希望东孚的玛瑙从初加工向精细化和深加工发展,改变东孚玛瑙现状,提升玛瑙文化、艺术附加值。”采访中,身为和玉缘股东之一李杈粒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来源:海沧消息报] 点击查看更多[快读海沧]栏目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