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将“美丽故事”搬上舞台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14-11-03 09:46

海沧街道“院前之夜”举行,展现农村和谐新风尚

青礁小学的同学们表演闽南童谣《乡音乡亲》。(洪阳 摄)

  厦门网-厦门日报 文/本报记者 杨继祥 林岑

  共同缔造,好戏连台。10月31日晚,海沧街道共同缔造系列晚会之二——院前之夜,在富有闽台风情的文化生态村院前拉开帷幕。此前,海沧街道共同缔造系列晚会第一场“山后之夜”已于10月13日在山后社举办,得到观众朋友的连连称赞。

  找回“古早味”的邻里情

  夜幕降临,村民们纷纷搬来家中的小板凳,团团围坐在古厝边,其乐融融的情景展现着“美丽厦门 共同缔造”带来的农村和谐新风尚,也让村民们感受到久违的充满“古早味”的温馨邻里情。

  在演出中,由青礁小学同学们表演的闽南童谣《乡音乡亲》,通过深情的朗诵展现了共同缔造为乡村带来的美丽蝶变。由8岁的陈锌小朋友发起的“垃圾不落地”乐活倡议,体现了村民们文明素质的提升。  

  村民何月娟说:“通过共同缔造,村里不仅是环境变好了,大家一起参与,一起分享,更有一家人的感觉了。”

  村民自导自演“美丽故事”

  灯笼舞、答嘴鼓、魔术、朗诵、舞蹈、时装秀……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美丽故事”,被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搬”上了舞台。

  从前期舞台设计、演员招募到后期服装设计、化妆打扮,全是村民们共同缔造的成果。在海沧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洪宗亮看来,这场精彩的晚会不仅是对院前社共同缔造成果的生动展示,更是一次对共同缔造精神的再宣传、再发动。

  洪宗亮说,今年3月以来,院前社结合古民居改造,村民们积极参与共同缔造,主动拆除鸡舍、猪舍,自愿让出菜地、鱼塘,自发组织劳动,参与到雨污分流、景观节点提升、房前屋后改造等工作中。

  如今,院前社“百姓富 生态美”雏形初具,打出了“院前菜地”、“院前古民居”等一个个响亮的品牌,每个周末都有上百名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近日,院前菜地二期刚开始种植,近100块菜地就被市民认购一空,人气爆棚。

  【人物专访】

  让“乐活”理念落实到最基层

  ——访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发展基金会高级规划师黄千秀

  当前,正值2014海峡两岸(厦门)乐活节如火如荼开展之际,海沧街道共同缔造系列晚会之二——“院前之夜”也成功举办,受到当地村民的热捧。举办这一晚会有何意义?它与乐活节有何内在联系?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发展基金会高级规划师黄千秀。

  “社区营造,要从居民最为关心的问题切入。”黄千秀说,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发展基金会课题组深入调查了解,感觉院前社动力十足,到处弥漫着“乐活”的因子。

  乐活节的举办,为院前社的共同缔造,带来新的活力。因为共同缔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人活得更加健康、更加美好。所以,乐活一定要落到最草根、最基层,才有生命力。

  在黄千秀看来,“院前之夜”的举办,为“快乐工作、阳光生活”的“乐活”理念落实到最草根、最基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载体。在古厝边,乡亲们一起围着看表演,感受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美丽故事”,通过重拾“古早味”的温馨邻里情,大家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黄千秀告诉记者,在“公共生活”与“公共空间”内,群众以往并不是没有诉求,而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沟通,其实内心是有期待的。如今,通过“院前之夜”这种社区联欢的形式,让村民们走上舞台。当看到自己的力量展现出来时,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接下来的社区发展中,更乐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力量,逐渐从私人领域跨到公共领域,找到共同的认同感。

  院前社变得更有“台味”

  来自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发展基金会的高级规划设计师黄千秀,平日里热心海沧社区共同缔造,她与同事们引进台湾社区营造的理念,沉到社区第一线,用实际行动为海沧的社区治理添砖加瓦。

  当晚,黄千秀化身为美丽的歌者,一改往日的学者形象,用一曲动人心弦的《橄榄树》,串起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的文化。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今年以来,一些台商台胞来到院前后,对院前深厚的文化积淀赞不绝口,觉得在此找到了家的感觉。他们也纷纷慷慨解囊,积极投入到院前的共同缔造工作中来,通过结合“保生慈济文化”、“开台文化”等对台文化特色,院前社正着力打造富有“台味”的文化生态村。


[责任编辑:叶少君 来源:厦门日报] 点击查看更多[快读海沧]栏目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