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大桥:碧海变通途 铺展新画卷

厦门网 https://www.xmnn.cn 2019-04-29 15:44

  【开栏的话】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海沧台商投资区设立30年。30年风雨兼程,历届领导班子沿着“一代接着一代干”的“海沧之路”坚定前行、奋发图强。如今,海沧已从一个小渔村蜕变为一座生产发达、生活富裕、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国际范新区。

  三十而立再出发。今日起,海沧区委宣传部联合本报开设《海沧30年,扬帆再出发》,通过媒体人的视角,回忆海沧30年建设的重要场景,触摸海沧发展的脉动,透过30年的发展变化,展现海沧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2019

今年1月海沧大桥日均车流量达16.9万,比12年前翻了8倍多。(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1999

海沧大桥1999年12月30日通车,将厦门岛和海沧的陆路交通由原来的30多公里缩短为6公里。(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林岑 通讯员 林晓蕾

  “群山含笑,万众欢腾,厦门人民期待已久的大喜日子终于来临。”翻开1999年12月31日的厦门日报,社会各界的欢欣鼓舞跃然纸上。就在一天前——1999年12月30日,厦门海沧大桥正式建成通车,6公里的大桥,把被海水阻隔的厦门岛与海沧连成通途。

  那一天,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出席海沧大桥通车典礼。他的致辞掷地有声,“海沧大桥通车后,必将有力地促进海峡西岸繁荣带的建设,必将有力地促进海峡两岸的经贸合作与交流,必将有力地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风雨历练,勇立潮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座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座特大型三跨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这座中国桥梁史上的里程碑,川流不息地打开了岛内外加速融合的新格局,掀开了厦门经济特区迅猛发展的新篇章,为海沧台商投资区30年接力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一座桥,繁荣一座城。串起鹭岛的光华,海沧大桥在迎来送往中分享着属于这座城市的独特记忆,一个更美更好的厦门正向我们走来。

  腾飞的底气

  “专业见解的激烈交锋,五湖四海的齐心聚力,数以千计个日夜的倾情奉献……”时隔20年再次翻阅1999年12月31日厦门日报头版刊发的《海沧大桥建成通车》报道,时任厦门日报一线记者的赵立感慨万千,“那是一段沸腾的生活,万众期待着起飞的海沧”。

  “我参加了10多次海沧大桥建设论证会,单单是涉及桥隧论证的采访,前后就记录了好几本。”赵立是厦门当地一线记者中一位全程参与报道海沧大桥建设的,在她的记忆里,这座桥倾注了太多人的心血,大家斗志昂扬,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打造了当时国内桥梁工程的最高水平。

  谈及海沧大桥三年的建设时光,时任海沧大桥建设常务副指挥长、技术总负责人的曾超深有感触。他说,为了建设海沧大桥,前期调研用了整整7年时间,前期调研要研究水文、地质、气象等诸多方面,仅是为了收集海沧大桥周边的风向情况就用了一年。

  曾超回忆,1999年10月,一场超过12级的台风正面袭击厦门,当时海沧大桥还未通车,当大家都捏了一把汗的时候,台风过后,海沧大桥毫发无损,展现了海沧大桥的高标准、高质量。

  “半空横铁索、千丈跨虹霓”。海沧大桥的建成,将厦门岛和海沧的陆路交通由原来的30多公里缩短为6公里。过硬的质量与工艺,为海沧大桥20年奔腾不息注入了十足底气,更为海沧台商投资区腾飞注入了充沛底气。

  奔涌的血脉

  “当时,海沧大桥究竟是建设四车道还是六车道,各方专家学者展开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论证,有些人认为,厦门已经有了厦门大桥,海沧大桥不会有多少车流量。”赵立说,如今回头看,六车道的确立,为更多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来来往往,奠定了基础。

  数据显示,今年1月,海沧大桥日均车流量16.9万,相较于12年前日均2万的车流量,翻了8倍多。据统计,2018年海沧大桥全年进出岛车流量占厦门“四桥一隧”总车流量的29.2%,也就是说,海沧大桥在“四桥一隧”中最繁忙,分担了三成的进出岛车流量。

  “海沧大桥的通车,不仅大大消减了空间距离的障碍,便利了市民的生活,也消除了城区的相对孤立性,催化了边缘地区向发展中心快速转变,更使得区域内互通更加便利,向跨岛融合发展迈出了一大步。”在专家学者看来,以大桥为代表的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20年过去,这条奔涌的血脉并没有衰竭,而是通过不断更新新鲜血液,为城市发展这颗心脏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几年前,上班时,出岛车道车多,进岛车道车辆稀少;傍晚下班高峰期,则正好相反,看得出大桥车流主要由市区到海沧的上下班流构成。如今,这样的潮汐交通现象不明显了,进岛、出岛呈现双向平衡。”海沧区建设局副局长周丹蓉介绍,潮汐的消失,正是城市发展空间拓展,城市格局进一步拉伸的生动缩影。

  的确,通过这座奔涌的“引流桥”,海沧人气商气高速集聚。今年第二季度,海沧区将陆续开工13个重点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8亿元。放眼海沧,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就如蜿蜒向前的海沧大桥,承载着无限生机和希冀。

  强劲的筋骨

  一份来自中国青年报关于宜居城市的民意调查报告显示,在四分之三的受访者看来,交通便捷性是首要考虑的宜居指标。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骨架。横跨天堑的海沧大桥,已成为海沧区域发展的强劲筋骨。然而在专家学者看来,一个良好的交通运输会让一个地方变得更有吸引力,但绝不只是一座大桥的功劳,交通网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至关重要。

  令人欣喜的是,厦门地铁2号线为实现2019年底开通正全力奋战,而连接厦门岛和海沧的另一条隧道——第二西通道(海沧隧道),今年挑战难度最大的海底风化槽施工,力争年底实现洞通,2020年通车。

  近年来,海沧不断加快轨道交通、海沧隧道、疏港通道、货运通道等路网建设,以大交通拓展大格局,构筑更便捷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持续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能。

  “1990年,海沧台商投资区设立初期,我参加了这片土地的第一次道路规划工作,一晃30年,海沧从零星的几条路到如今的大大小小上百条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发展实现了质的提升。”周丹蓉说,当前,海沧逐渐形成了全市的“两环八射”与区内的“五纵八横”路网互通的格局。事实上,除了构建交通“大动脉”,近年来,海沧不断打通农村道路网,开通社区公交、海上公交等“毛细血管”,将便捷的交通“福利”送到百姓家门口。

  回首30年,海沧交通大框架不断扩展,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如今,海沧站在了新的高度,也有了更远的视野。未来,海沧将继续绘就国际一流海湾城区交通“大写意”,聚焦重点、精雕细琢便捷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工笔画”,为城区发展搭建强劲筋骨。


[责任编辑:王璐瑶,衷文珑 来源:厦门日报] 点击查看更多[建设五大发展先行区]栏目的内容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