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美关帝连台南厦门网 http://www.xmnn.cn
“五缘探微”编辑再次接到了一通令人振奋的热线电话,读者提供的是一条有待深入挖掘的关于厦台文源的重要线索。也就在近日,台湾同胞带着“求文化深入交流”的夙愿在这里寻找到了与台南一模一样的一座关帝庙。这究竟有何渊源呢?我们走进鼎美村,发现这个在厦门名气并不是很响的古村,其先民早在几百年前就踏上了“过台湾、下南洋”之路。
沧桑关帝庙 鼎美台南同一源 蓝天浩浩,绿水滢滢。站在东孚镇鼎美村已荒废了的古码头边上,仍然可见当时二十多米的石码头遗迹,周围草香弥漫,绿树成荫。当年鼎美村民携妻带子离开家乡,前往台湾和南洋等地开垦定居,就是在这个现已沉寂的渡口踏上船舱,漂洋过海,开始他们新的征程。沿着小道拾级而上,码头岸边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关帝庙闯入我们的视野。这座关帝庙名为正气殿,气势恢弘,是厦门难得一见的一座供奉关公的庙宇。 向我们讲述鼎美与台湾悠久渊源的胡世成老人告诉我们,正气殿里的蟠龙柱上记载着,此殿为清代嘉庆年间重修,可见正气殿的历史要比清代嘉庆年更久远得多。这座关帝庙还是海峡两岸同胞血脉情深的历史见证。前不久,一位在厦门投资的台湾企业界人士 古庙在古码头上面对着潮起潮落,不知已有多少春秋。那些在海峡两岸穿梭的人们到这里顶礼膜拜,也不知有多少,但那些石柱上、石雕里却默默地记录着他们为这座庙宇献上一根石柱或一块精美的石雕的点滴。其中许多捐赠者来自台湾,这一切,很真实地呈现了台湾同胞在这里留下的印记,他们在百年前就把名字留在这里了。 美哉古民居 雕梁画栋桑梓情 村书记胡宝华告诉我们,胡氏在鼎美已有600多年历史,在元朝时从永定迁至此地,清朝属泉州府同安县二八都积善里。在离正气殿不远的地方有间胡氏祖厝。祖厝共三进,保护得较为完好。明朝福建著名文人何乔远亲笔提写的“百代瞻依”匾额就高悬在祖厝的大堂上。从门外的石狮、门框上的花纹到屋内许多古代朝廷钦赐匾额,无不显示着胡氏兴旺辉煌的历史履痕,而透过这些履痕又可以窥探到与台湾有关的故事。早在明清时期,村民们凭借着“门口是渡头”的方便,不断有人“过台湾、下南洋”,特别是遭遇天灾人祸的时候,踏上海路的人就更多了。当时许多胡姓族人奔往台南和台北等地垦殖,繁衍生息,如今在台南下寮一带的鼎美胡姓子孙已达万人以上。在漫长的历史中,这些胡姓族人在台湾事业有成,或者考中科举以及下南洋赚到钱等都会在家园里营造上一栋漂亮的居所。正如有句闽南俗语所说“台湾钱,淹脚趾;南洋钱,唐山福”(这句话的大意就是说,当时到台湾赚钱的机会多,在南洋赚到钱的人,大部分都会把钱用来造福家乡。闽南人习惯称家乡为唐山)。因此,现存的许多古民居的门前,都有象征着家庭荣耀的石墩。在每栋大宅的背后都留下了一个创业者的身影,而其背景多与台湾以及海外有关。 胡昭 当我们即将结束采访的时候,村支书胡宝华告诉我们一个消息,台湾方面将组成亲友团来鼎美拜谒祖先,拜谒关帝,追寻文化渊源。 文/陈昭昭 卢志明 名词 鼎美村 今日鼎美村。 鼎美村位于东孚镇东南约 厦门日报、市博物馆联手发掘闽台渊源 |
[责任编辑:谢俊 来源:厦门网] 点击查看更多[风土人情]栏目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