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两岸故事 凝聚台海文心

厦门网 https://www.xmnn.cn 2020-11-16 15:13

金沙书院两岸散文奖征文活动进一步促进两岸艺文交流,密切两岸情缘。(海沧区 供图)

  本报记者 林岑

  通讯员 熊东帆 郑智扬 岳阳 林 意

  15日上午,第四十届旺旺·时报文学奖暨第一届金沙书院两岸散文奖颁奖仪式在厦门海沧举行。市委常委、海沧区委书记林文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和出席两岸人文学论坛的200多位嘉宾到场祝贺。

  这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征文评选活动。一本本证书标志着海峡两岸唯一的重大文学奖活动在海沧成功举办,这也是台湾时报文学奖创办40年来,首度与大陆合作举办的大型文学类征文评奖活动。

  这次征文评选活动星光璀璨。唐浩明、杨渡、贾平凹、舒婷、林谷芳、简媜等两岸文坛大咖联手出任评委会主任与顾问,各位文学名家以独到的审美眼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推动办赛水平迈向更高台阶。

  “海沧台商投资区肩负两岸融合发展的历史使命,与台湾《中国时报》社联合举办此次活动,是海沧持续为两岸融合发展探索新路,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有益实践。”两岸散文奖组委会主任曹放介绍,将散文奖与中国海洋文化特色书院金沙书院相结合,旨在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联结碰撞,进一步释放两岸交流潜能,形成新的优势文化品牌。大赛组委会副主任洪肇君从台北连线表示,台湾《中国时报》首次走进大陆就选择与海沧合作,也正是被海沧在迈向国际一流人文高地过程中取得的瞩目成就所吸引。

  【亮点】

  聚焦中华文化  上千篇征文来自世界各地

  “我从小生活在台湾,喜欢写作,常常向报刊投稿,那时候的梦想就是拿到时报文学奖的奖杯,没想到,这个梦想在厦门海沧实现了!”从评委会顾问、著名诗人和散文家舒婷手中接过证书,获奖代表、台胞青年符坤龙激动不已。

  据悉,本次大赛以“两岸视域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旨在鼓励书写生活,提振汉语文化,发掘优秀散文创作,促进两岸艺文交流,并以此为纽带,密切两岸情缘,深化两岸认同,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次大赛共收到海内外征文作品1002篇,内容涵盖建筑、民俗、职人工艺、饮食小吃、人文历史、地名风俗、乡土情怀等多方面。”大赛评委会秘书长、厦门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原所长徐学教授告诉记者,“一篇篇文稿就像搭在两岸同胞心中的一座座桥梁,温暖两岸人,凝聚两岸心。”大赛组委会副主任洪肇君在台北连线确认,这次征文作品数量创近十年来新高,为华人文坛注入生命力。

  来自台湾桃园的作家何志明的作品《父亲,我回家了》获得本次大赛一等奖。“看到征文启事的时候,我马上就报名了,希望自己和父亲的故事能给更多人带去感悟。”何志明说,散文是一种宽泛的文体,既可以写成长篇大作,也可以三言两语成一篇。举办散文奖评选是促进两岸交流一个很好的平台。

  《乌仔》《两岸衣带水 迢迢思齐行》《我在海峡的这一方》……1000多篇作品中,有叙事也有抒怀,让人看到割不断的乡愁,家族、家乡、家国的认同,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稳固的基石。

  打造最强阵容  两岸文坛大咖共襄盛举

  在业界看来,本次大赛具有很高的含金量,源于来自两岸的文学界评委和专家组成两岸最强的评审阵容。各位文坛大咖认真完成初审、复审、决审三个阶段,最终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佳作奖5名,入围奖35名。

  被称为“中国研究曾国藩第一人”的大陆著名作家唐浩明、台湾著名作家杨渡共同出任赛事评委会主任。

  作为湖湘文化名家,唐浩明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张之洞》《杨度》和历史随笔集《冷月孤灯》风行天下。唐浩明表示,这次参与比赛的作者分布范围很广,投稿数量可观,证明了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海沧通过举办散文奖维护这种文化认同,使命光荣,再次体现了海沧“闽台文化基因库”和“海丝文化桥头堡”的重要作用和责任担当。

  长期致力于两岸文化交流的台湾著名作家杨渡,以有温度的笔触讲述被遗落的台湾故事。他的代表作有《一百年漂泊:台湾的故事》《暗夜传灯者》《在台湾发现历史》《开台王颜思齐与大航海时代》等。“在众多参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连结、文化的连结,特别是民间文化的连结。”杨渡告诉记者,散文奖对传统文化的传扬、对地方文化的扎根,都有重要意义,希望未来两岸能有更多精彩动人的故事在这个平台呈现。

  事实上,除了两位重磅级主任评委,两岸文学名家贾平凹、舒婷、林谷芳、简媜等也欣然出任评委会顾问。

  评委会顾问、著名作家贾平凹从西安连线表示,希望两岸散文奖一年一年持续办下去,一届比一届办得更好。评委会顾问、台北书院院长林谷芳认为,以散文奖活动开展两岸文化交流是一个新的创举。文学是一条回家的路,这个散文奖活动是引导两岸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回归和守望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在台湾《中国时报》董事长王丰看来,文学是生活的一种体现,举办散文奖意义非凡,不仅吸引了两岸文学界大咖共襄盛举,也能让两岸文学爱好者充分享受、陶醉在浓厚的文学氛围中。

  两岸散文奖评委、《中国青年报》原副社长谢湘表示,这个文学奖活动有益于增进文学与民族传统的联接,有益于增进文学与青年一代的连接,从而更深刻地唤起海内外华人“同根同源,四海一家”的团结意识。

  在颁奖仪式上,舒婷宣布第二届金沙书院散文奖征文活动正式启动。吕绍园、胡育宁、苏少观等十几位两岸青年文学爱好者手捧鲜花拥上台,向舒婷和各位线上线下的评委致敬,表示将踊跃投稿参赛。我们期待,新一年度,两岸文学爱好者在散文奖的舞台上呈现出更多精彩。

  深化两岸认同  持续丰富影视化推广内涵

  如何让散文奖的丰富内涵得到更充分的呈现?记者了解到,评选结果出炉后,主办方将获奖作品汇编成册。这本精心编印的《台海文心》记载着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记忆,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道靓丽风景。颁奖仪式上,两岸评委将由台湾中华书法学会会长张炳煌题写书名的《台海文心》赠予获奖代表。

  以文化人,以文联谊,深化两岸认同。在下一步散文奖活动的推进中,主办方将更加注重文学与青年的联系,以更强的组织动员力和创新的形式,吸引两岸青年文学爱好者广泛参与。对获奖作品的影视化推广,就是创新形式之一。

  据了解,今年7月,在散文奖获奖名单公布之后,海沧与台湾《中国时报》合作,启动“‘看’散文 ‘影’共鸣”两岸金沙散文奖获奖作品影视化征集大赛,这是两岸把散文奖作品影视化的先例。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大学生参赛非常积极。征集活动收到21个团队的剧本和分镜表,其中台湾团队就有18个。他们拍摄的作品体现了专业水准。影视化征集活动评委、台湾文化大学广告系主任钮则勋在给微电影打分时很为难,因为作品都很优秀,有两部作品他一度给了一样的分数。对三部获奖的影视作品,主办方在台湾开设投票网站选出最佳影片,总投票数超过17000张,传播效果非常好。经过测算,这次活动吸引全台湾80%以上的影视传播专业学生参与。

  台湾辅仁大学毕业生王玮雅参加了此次影视化征集大赛。她说,在熟读剧本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父亲,我回来了》原文作者的内心悸动,也才知道,在那个时代,被迫离开故土的辛酸。在拍摄过程中,团队多次前往桃园勘景,找到当地里长帮忙,将一段乡村小路模拟为30年前广东云浮市,还到处寻觅旧照片,填充电影画面,力求真实再现原文场景,最终,该片获得此次大赛一等奖。

  钮则勋表示,将散文作品拍成微电影,这个构想很有新意,值得台湾的文学奖学习借鉴,让纯文字的文学作品有丰富的生命与意象,更容易为大众所亲近。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思看来,散文可以言志、抒情、可以承担虚构的任务,是文学新秀大展身手的舞台。同时,本次散文奖进行影视化推广,也为热衷影视的青年提供崭露头角的宝贵机会。这次散文奖必将在青年之中形成感召力量,让他们从文学前辈、文学偶像当年出发的地方踏上征途。

  【同步】

  两岸年度汉字

  24日起网络投票

  2020海峡两岸汉字节暨两岸年度汉字评选15日启动

  15日上午,2020海峡两岸汉字节暨两岸年度汉字评选启动仪式在厦门海沧举行。市委常委、海沧区委书记林文生,台湾著名书法家曹原彰、厦门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及200位嘉宾共同见证。

  海峡两岸汉字节暨两岸年度汉字评选活动由厦门日报社《海西晨报》与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旺报》联合主办,从2008年开始举办,2014年,海峡两岸汉字节落户海沧,为再创海沧台商投资区新优势注入新内涵。

  2020海峡两岸汉字节秉持“汉字文化搭桥,书写两岸民意”之宗旨,围绕展、研、评、赋四大板块,开展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汉字文化创意大赛、“金沙书院杯”诗联大赛等活动,进一步凸显海沧对台活动平台优势,为海沧迈向人文新高地打下坚实的文化品牌基础。

  作为海峡两岸汉字节的重头戏,两岸年度汉字评选活动自2008年开始,先后评选出年度汉字“震”“生”“涨”“微”“平”“进”“转”“和”“变”“创”“望”“困”,每年都在海内外引起热烈反响。2020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活动将于11月24日至12月8日开启网络投票,依托微信、微博、新浪、ZAKER等两岸民众喜爱的网络和社交媒体发起投票互动。2020海峡两岸年度汉字揭晓记者会暨笔会将于12月11日在台南举行。

  海峡两岸汉字文化创意大赛自今年7月启动后,共收到两岸1500多件作品,经过两岸专家的严格评审,共有141件作品入围。其中,金奖1件,银奖2件,铜奖8件,优秀奖30件。海沧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欧阳丽娟宣布了获奖名单,现场同步展示了本次大赛上的部分优秀作品。

  颂咏金沙书院或海沧历史文化

  “金沙书院杯”

  诗联大赛全球征稿

  金沙书院效果图。(海沧区 供图)

  11月10日,2020年海峡两岸汉字节“金沙书院杯”诗联大赛正式启动。大赛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通过“诗天下”平台等多个渠道,向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海外诗联创作者征选赞颂歌咏金沙书院或海沧历史文化的诗、联作品。

  记者了解到,本次大赛聘请海峡两岸诗词界顶级学者叶嘉莹、林谷芳、何丙仲、唐翼明为顾问,曹放担任组委会主任,徐战前担任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采取两岸专家评选和大众投票相结合的办法,最终评选出诗、联一等奖各1名,二等奖各2名,三等奖各3名,优秀奖各10名。诗、联各赛部前50名投稿参赛者将获得精美礼品一份。欢迎海内外诗联创作者积极踊跃投稿参赛。

  【参赛细则】

  ●征稿要求:大赛诗部以歌咏金沙书院或海沧历史文化为主题作七律一至三首,限“平水韵”,不限韵部;联部为金沙书院作楹联一至三副,字数不限。

  ●赛事程序:

  征稿阶段:11月10日-12月5日;评选时间:12月6日-12月10日;公示时间:12月11日-12月15日。

  ●投稿途径:

  1.通过下载“诗天下”APP最新版本,进入“诗赛”端口,在【2020年海峡两岸汉字节“金沙书院杯”诗联大赛】指定的投稿区投稿。

  2.在微信搜索“诗天下服务号”,关注后进入“诗赛”端口,在【2020年海峡两岸汉字节“金沙书院杯”诗联大赛】指定的投稿区投稿。

  旺旺·时报文学奖暨第二届金沙书院两岸散文奖征文启事

  ●主办单位: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厦门海沧金沙书院

  ●承办单位:《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厦门海投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台北时际创意传媒有限公司、上海旺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宗旨:鼓励书写生活,提振汉语文化,发掘优秀散文作品,促进两岸艺文交流。

  征文主旨

  以“两岸视域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举凡建筑、民俗、职人工艺、饮食小吃、人文历史、地名风俗、乡土情怀等皆可,文长3000字以内。

  内容

  首奖1名,获奖金新台币15万元

  二奖2名,获奖金新台币5万元

  三奖3名,获奖金新台币2万元

  佳作5名,获奖金新台币1万元。以上各获奖状一帧。

  入围奖30名,获奖状一帧、金沙书院纪念品一份

  所有得奖者另赠当届得奖作品汇编纪念册一本

  收件、截稿日期

  1.2020年11月5日起至2021年2月25日截止(以挂号邮戳为凭;上传《中国时报》翻爆官网者以北京时间当日24:00为准)。

  2.参加征文管道:

  登录翻爆时报文学奖官网,填写报名表并上传参赛稿件。(https://prize.turnnewsapp.com)

  大陆地区可登录大陆邮箱XMHCJSSY@163.com,密码jssy123456,填写报名表并上传参赛稿件。

  3.所有稿件请以WORD格式传送,文末须附上真实姓名(发表时可用笔名)、户籍地址、通讯处、email信箱、联络电话及简历等,资料不足者不予受理。

  评审过程

  1.稿件寄到后立刻编号,并分成初审、复审、决审三阶段,由主办单位筹组的组委会聘请知名作家、学者、媒体人士组成评委会进行评审工作。

  2.进入评审稿件,一律密封送请本届评审委员审阅。

  公布、颁奖日期

  1.2021年6月公布得奖名单。

  2.颁奖典礼地点及日期另择期公布。

  大赛工作机构

  组委会主任:曹放、王丰

  评委会主任:唐浩明、杨渡

  评委会顾问:贾平凹、舒婷、林谷芳、简媜

  注意事项

  1.得奖作品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时,不另支稿费;两岸作者作品在大陆地区媒体发表和汇编刊印时,亦不另支稿费。

  2.除大赛评委会成员及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同仁外,凡海内外各地区华人均可参加。首奖、二奖、三奖得奖者另需提供较详细之个人资料、照片及得奖感言。

  3.参加征文之作品,必须未曾在全球任何报章杂志、网络、博客等发表或公开展示及出版者。

  4.严禁抄袭,经检举属实者立即取消参赛及得奖资格,并依照相关法律追究。

  5.所有参加征文之作品,概不退件,请自留底稿。

  6.所有得奖作品,主办单位拥有发表权及转载权,刊载制作结集成册不另支稿费或版税,得奖作品视同同意刊登于中时电子报和翻爆官网以及金沙书院推荐的相关媒体,得奖者在获颁奖励时即同意。

  7.首奖、二奖作品,主办单位将另行改编为5分钟以内微电影,作为宣传使用,不做商业使用,但也不另支稿酬。

  8.所有得奖奖金均须依相关规定,由主办单位先行代为扣除应缴税额后给付。大陆地区作者奖金可以人民币当时汇率结算支付。

  本办法如有未尽事宜得予随时修订并公布。


[责任编辑:王璐瑶,衷文珑 来源:厦门日报] 点击查看更多[海沧人文旅游]栏目的内容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