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三十年变迁 期待更精彩未来

厦门网 https://www.xmnn.cn 2019-05-21 08:39

大型情景诗画 《海沧·扬帆再出发》演员与部分观众大合影。  

潘维廉讲述《爱上海沧的N个理由》。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海沧。

  5月20日晚,由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海沧台商投资区党工委、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指导,海沧区委、区政府主办,海沧区委宣传部承办的大型情景诗画《海沧,扬帆再出发》在沧江剧院举行,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庆祝海沧台商投资区设立30周年。参与海沧30年建设的亲历者们齐聚一堂,追忆台商投资区30年奋进历程,共话国际一流海湾城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之策。

  30年只是沧海一瞬,但对只有186平方公里的海沧区来说,却实现了从封闭落后的小渔村,一跃发展成为高素质高颜值国际一流海湾城区和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历史性跨越。

  进入新时代,扬帆再出发。海沧正以开拓者的精神、实干家的本色,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跨岛发展”战略,实施高水平改革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精彩的发展传奇。

  大产业再出发 

  新兴产业助力高质量发展

  昨晚,一首《沧海,海沧》诗朗诵拉开了整场情景诗画的帷幕,演员们饱含深情地讲述海沧蜕变成长的历程。这其中,产业发展是最值得讴歌的亮点。

  今年下半年,海沧士兰微和通富微电子两个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即将完工投产,预示着经过两年多的耕耘海沧即将迎来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首批收获。

  “如果不是在海沧,可能不会这么快见到成效。”杭州士兰微电子董事长陈向东感慨,5天完成施工许可证办理,不到一年项目就能竣工投产,见证了厦门海沧的“特区速度”。在士兰微隔壁的另一个重点项目——通富微电子从开工到封顶只用了4个月,建设速度不遑多让。

  海沧专业的招商体制机制和求贤若渴的“保姆式”服务,吸引了一批集成电路龙头企业落户于此。截至目前,海沧区内集成电路落户制造类项目6个、设计类项目20余个,项目总投资超350亿元。

  时光的胶带往回倒到24年前,1995年的春天,海沧打响了工业经济发展的“第一枪”——全区首个工业项目翔鹭涤纶(厦门)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标志着海沧工业立区走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此后,柯达、正新、厦顺、多威电子、明达在内的一批台资(外资)企业相继落户海沧,开始了与这个新区一同成长的历程。

  “30年来,海沧已经成为厦门岛外发展最快、最漂亮的城区,这是广大干部群众一代接一代扎扎实实干出来的。”市老领导刘成业回忆,从1995年开始,海沧的工业产值逐年攀升,企业聚集发展成产业,产业逐渐发展成集群。

  进入新时代,海沧的决策者深谙,“产业要有浓度”才能“结晶”,发挥出集群效应。以海沧的两大新兴产业——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为例,前者正打造包括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后者已经交出“全球首支戊肝疫苗”“国内首支宫颈癌疫苗”“3家上市企业多家上市后备企业”等亮眼成绩。

  海沧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的海沧正围绕打造“国际一流产业高地”的目标,加快重点项目的招商落地工作,今年一二季度集中开工项目超过40个,总投资逾百亿元。接下来,海沧还将以新兴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发挥出产业聚集的磁场效应,为国际一流产业高地筑牢基础。

  大融合再扬帆

  坚定扛起责任与担当

  海沧这座以大海命名的城区,本身就蕴含海纳百川的意义。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海沧区始终牢记因台而设、交流融合的历史使命,走出一条成效显著的先行先试之路。

  今年3月,海沧第四批台胞社区主任助理招聘开始,不少台湾青年纷纷报名。吸引“台青”的除了海沧优越的发展条件,还有前三批“台助”的标杆示范效应。

  选聘台湾青年到海沧的各村居任职,这项探索源于2014年。当年,海沧区民政局与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开展社区营造试点项目完成后,台湾社区规划师李佩珍主动提出留任,成为海沧聘用的第一位台胞社区主任助理。如今,海沧已经实现台胞社区主任助理在各村居的全覆盖,推动当地乡村振兴工作走出台味浓浓的地方特色。李佩珍告诉记者:“出门在外最牵挂的是家人,看到青礁村待我如子女的乡亲,伴我如姐妹的伙伴,让我恍惚自己是在海沧还是在台湾。”

  长庚医院的“太太服务队”带来台湾义工的先进理念,擦亮这座城区的文明底色;海峡两岸乐活节成为两岸民众的大联欢,浸润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正新、宸鸿等台资企业不断壮大,共享海沧高速发展的红利……

  不仅如此,海沧的融合,还体现在“一带一路”的责任担当上。2017年,《古今形胜之图》重归故里,它佐证了海沧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起点。从2015年开始,中欧(厦门)班列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诞生的一名“种子选手”,已然从初生的“婴儿”成长为朝气蓬勃的“青年”。从海沧开出的班列已经连接起日本、韩国、东南亚及香港和台湾地区,构建起国际物流体系。

  “人口从7万多到近40万,工业产值从0到1000多亿,人均GDP达到2.6万美元……海沧30年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她早已走出全省、全国,走向了全世界。”海沧区老领导邹品柱说。

  大民生再落实

  爱上海沧有太多理由

  “20多年前,我是坐着牛车看海沧,现在这里比美国很多地方都美!爱上海沧有太多的理由了!”昨晚的情景诗画上,厦门大学潘维廉教授动情讲述自己对海沧的爱恋。

  不仅是潘维廉,广大“海民”每一天都在见证海沧的点滴变化——去年新阳主排洪渠完工,昔日“龙须沟”一朝成了景观带;全长5.8公里的海沧大道成为城区风景画“眉线”;大屏山、天竺山、蔡尖尾山郊野公园,花海公园,带状公园……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高达96.2%。

  民生的改善除了生态,还有教育。今年初,海沧被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认定为教育强区。在此之前,北师大、华师大、东北师大等纷纷抢滩海沧合作办学,本土的“一双外”老牌名校也在海沧强势落地,优质教育资源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谁能想象,就在10多年前,海沧还是厦门教育事业的洼地。

  走出学校,芦塘书院的古厝传来海沧青礁村孩子们诵读《家风·家训》的声音,时代变迁带不走文化的积淀和传承,30年、70年始终如一。在海沧,文化自信正演变成文化自觉,作为闽南文化的“基因库”,海沧挖掘本土名人资源,丰富闽南文化的内涵。

  海沧以改善民生为基础的人文高地建设正汇聚成收获的种子,这一点国家一级编导谢南深有感触。在执导昨晚的情景诗画和2017年厦门会晤文艺晚会期间,谢导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在厦门采风,“从1到43”的“台助”故事,“台风宝宝”的救援事迹,两岸乐活节上保生慈济信仰,社区书院的新老厦门人活动等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谢导坦言:“敢以诗歌的形式来呈现区域发展30年的历程,在我的执导经历里,海沧算是第一个,这也反映出这片生机勃勃热土的文化自信。”

  既要高颜值,又要有内涵。海沧区坚持“财力有一分增长,民生就有一分改善”。市老领导钟兴国说:“工业成规模、港口大发展、城区品质不断攀升,海沧的30年成就最终落脚在民生的获得感,这一点海沧人民有切身的感受!”

  演出的最后,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引起全场共鸣。观众们与演员一道挥起手中的国旗,深情颂唱,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礼赞海沧台商投资区设立30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布;1989年海沧台商投资区设立;2019年海沧台商投资区设立30年……这四个时间节点,演绎的是海沧成就、厦门奇迹,铸就的是新中国骄傲的丰碑。

  文/本报记者 张珺

  通讯员 林晓蕾 林艺萍

  图/本报记者 何炳进


[责任编辑:王璐瑶,衷文珑 来源:厦门日报] 点击查看更多[乐活海沧]栏目的内容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