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尚 绿色生活“益”起践行

厦门网 https://www.xmnn.cn 2019-06-17 21:47

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互动。  

未来之星幼儿园小朋友带来情景剧表演及服装秀。

  文/记者 龚小莞 李晓辉  陈红 陈鹏程 李巧莉 通讯员 曾逸菲  图/记者 刘东华

  文艺表演全部以生活垃圾分类为主题;垃圾桶穿上“时尚外套”;亲子家庭参与互动游戏,用创意DIY体验新时尚生活……昨天下午,在阿罗海城市广场,海沧区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创意市集暨2019海沧区生活垃圾分类时尚行动启动。精彩的文艺表演以及热闹的创意市集,让现场市民感受“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

  本次活动由中共厦门市海沧区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海沧区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海沧区城市管理局联合主办,接下来,还将开展优秀垃圾分类督导员评选、生活垃圾分类主题摄影及绘画比赛等系列活动。

  【文艺表演】

  塑料袋旧报纸做成礼服 小朋友用走秀宣传环保  

小朋友正与机器人keeko互动。  

将纸筒制成创意DIY作品。  

用报纸、广告传单等制成的走秀服装。

  昨天下午的文艺表演中,每个节目都契合环保主题。

  来自贝儿舞蹈的小朋友用热力四射的街舞,拉开了活动序幕。“太酷了!”台下的观众为他们的舞姿和打扮点赞——他们身穿与四类分类垃圾桶颜色相似的T恤,上面还印有“创意生活!文明分类!”等字样,舞蹈结束时,还展示“分类一瞬间,文明恒久远”等文明标语,呼吁大家做好生活垃圾分类。

  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校的学生们通过“非遗”表演答嘴鼓的形式,介绍如何正确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等知识;大刚艺术团魔术师的环保主题魔术表演《变废为宝》,引来观众的阵阵惊呼和赞叹。

  海沧延奎实验小学是厦门教育系统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的样板学校,该校的“文明小袋鼠”环保项目曾获评全国“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之一。昨日,学生们带来了新编排的环保主题歌伴舞《我是文明小袋鼠》。

  来自海沧区未来之星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表演了情景剧《生活垃圾分类》,还穿上用塑料袋、广告传单、旧报纸等做成的礼服,走了一场秀。海沧城建集团的环卫工们平时用双手和汗水“扮靓”大街小巷,昨天,她们换上了演出服,带来了动感的广场舞《嘻唰唰》,传递对海沧的热爱。

  【创意市集】

  垃圾桶“穿”上时尚外衣 孩子边玩边学分类知识  

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小朋友表演答嘴鼓《环保四兄弟》。  

延奎实验小学表演《我是文明小袋鼠》。  

海沧城建集团市政环卫工人表演广场舞《嘻唰唰》。  

贝儿舞蹈的小朋友带来街舞《环保卫士》。

  除了精彩演出,现场穿插有奖问答,吸引了大小朋友踊跃参与互动。舞台下的创意市集同样精彩,环保志愿者黄翠仙现场教居民制作环保酵素。她说,厨余垃圾中有一部分是果皮、菜叶,直接扔掉很可惜,将水、果皮、红糖按照一定比例罐装,就能制成酵素,而且带有果香,在生活中很有用处。

  活动现场,在AI智能互动区域,智童时刻公司带来的keeko机器人化身为“垃圾分类宣导员”,通过语言互动、歌舞表演、垃圾分类游戏闯关等,向孩子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据了解,keeko机器人小科是智童时刻的“AI双师”的代表作品,以AI赋能幼教,可突破师资瓶颈,促进教育资源均等化。目前AI双师游戏化编程思维课已进入全国千余所幼儿园。

  曾获评厦门十大影响力人物之一的“烟雾女孩”汪瑶也来到了现场,带来她的“枯木生画”木头画作,展示环保创意。值得一提的是,创意市集中的分类垃圾桶,都“穿上”了时尚外衣,有超人、哈利波特,还有圣诞老人。

  “我学会了如何制作酵素,孩子收获也不少!”市民胡女士说,没想到垃圾桶也能成为如此可爱的拍照点,孩子玩乐的同时,还掌握了生活垃圾分类常识,实在太有创意了。

  【反响】

  宣传方式喜闻乐见 增强群众参与动力

  “如此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群众特别喜欢,宣传效果得以凸显。”海沧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常态化、有针对性地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普及工作,营造良好的垃圾分类社会氛围,增进群众认同感,引导群众争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先行者、示范者,增强群众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的“内生动力”。

  “夯实基础,再接再厉!”海沧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海沧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经走上正轨,投放、收集运输、末端处理等各个环节已逐渐形成“闭环”。下一步,海沧将对大件垃圾及厨余垃圾终端处理等进一步升级,探索新的激励机制,加快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发展,并强化社区生活垃圾管理职能,建立健全社区生活垃圾相关管理制度,强化工作联动,切实提升行政执法成效,同时,根据市垃圾分类工作考评要求,其他垃圾的直运工作将在海沧区全面铺开。

  据了解,海沧在岛外各区中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借鉴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验。例如,多部门积极筹划全区性宣传计划;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不断推广全民教育;以试点小区带动,发挥示范效应;建立质量监管体系,建立“一袋一码”可溯源的新模式;形成了国企担当、社会共同参与的垃圾分类处理大模式等。

  【花絮】

  本土非遗本地方言 答嘴鼓宣传接地气

  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校的答嘴鼓表演《环保四兄弟》,由林秋菊老师编导,最小的表演者读小学二年级,最大的两个读初一。

  “我希望这个节目在宣传垃圾分类的同时,宣扬闽南文化。”林秋菊说,答嘴鼓是一种戏剧性的传统说唱艺术,以打趣逗乐为主。《环保四兄弟》节目通过一老一少与垃圾桶之间妙趣横生的互动,普及如何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的常识。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读册歌”广播电视大赛中,该节目获得了团体组一等奖。

  “答嘴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很有趣。”林秋菊说,本土化的表演形式、熟悉的本地方言,能贴近老百姓,从而引导更多人了解并践行生活垃圾分类。

  塑料袋制成小婚纱 边体验边感受意义  

垃圾桶“穿”上时尚外衣。

  昨日活动,来自海沧未来之星幼儿园浪琴分园的孩子们除了表演生活垃圾分类主题情景剧,还带来了一场“时尚”服装秀——所有服装都是用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制成的,有塑料袋、报纸、广告传单等。

  家长徐女士和女儿花了三天时间,制作了一套小婚纱,所有的材料都是“二次利用”,比如裙摆用的是塑料袋,上面还贴上红色胶布做装饰。

  “情景剧由老师、学生和家长共同策划,服装秀环节更是凝聚了大家的努力。”大(2)班班主任肖含说,孩子们在感受和体验中,懂得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不少家长都说,现在孩子都会督促他们做好分类。

  垃圾分类做得如何 市政人感受最直接

  蔡月英是海沧城建集团的一名市政环卫工人。昨日活动现场,她与11名同事一起,带来广场舞表演《嘻唰唰》。她说,希望借此机会展现市政人的活力风采,同时与居民拉近距离。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市民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渐成习惯。蔡月英从2004年起从事环卫工作,主要负责嵩屿片区道路的清扫。“我们的工作量减轻了不少。”她深有感触地说,居民的文明意识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分类也做得越来越好,这也说明了海沧的文明程度不断地提升。

  做完创意手工作品 整理收纳“边角料”  

汪瑶的木头画作展示环保创意。

  创意市集的各个展位吸引了众多孩子。海沧实验中学初一学生倪姝婧曾作为志愿者,在鳌冠社区参与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在昨日活动现场,她几乎把每个展位都“打卡”了一遍。她用旧纸盒和橡皮筋制作了一个趣味乐器,还用卫生纸筒和彩带做了一个小摆饰。

  “每个展位的活动都很有趣,而且有意义。通过手工DIY等游戏,让我们进一步养成生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她说。在制作完手工后,她将周边做剩的一些纸片等边角料收拢起来,还能利用的放在一起,其余都投入现场的可回收垃圾桶里。


[责任编辑:王璐瑶,衷文珑 来源:厦门晚报] 点击查看更多[乐活海沧]栏目的内容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