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因地制宜促进城乡融合

厦门网 https://www.xmnn.cn 2019-03-29 10:16

海沧街道院前社,美丽乡村生机勃勃。(本报记者 王火炎 航拍器摄)  

走进海沧美丽乡村,满眼绿意令人心旷神怡。(海沧区供图)  

俯瞰厦门目前保存面积最大的古建筑群莲塘别墅。(通讯员 郑伟明 摄)  

孩子们在河边嬉戏玩耍。(周日清 摄)

  家门口便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良好生态、产业振兴和文明乡风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农民的生活。海沧区以国际一流的品质和标准,抓美丽乡村建设,使乡村生态宜居、产业转型,城市功能更完善,走出国际一流海湾城区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特色之路,着力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窗口和典范。

  减法加法结合 拓宽乡村振兴空间

  小企业、小作坊曾是海沧不少村庄的特色,当地村居的发展,农民的富裕一定程度上靠的是这种“小打小闹”,而这种较为粗放和低端的发展,也牺牲了农村的美好环境。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海沧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就是“生态宜居”。所以,补齐农村生态环境这块短板显得尤为重要。

  海沧先从“减法”开始,为乡村振兴腾出空间。从去年开始,海沧区开展禽畜养殖污染和小作坊的整治,关停拆除了不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设施。2018年,海沧剑指农村违建整治,将那些环境脏乱差、消防隐患大、影响村庄总体格局的违建应拆尽拆。

  与此同时,海沧加快推进青礁芦塘、过坂杨厝、后坑“平改坡”和裸房整治试点工作,清理猪圈、鸡笼,种上绿植花草。在东孚街道东埔社区,113栋违建商铺在35天时间里完成拆除,展现了政府为美丽乡村建设“留白”,为产业发展腾出空间的决心。

  去年以来,海沧持续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强化农村环境治理,并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2018年,全区建设生态风景林1850亩;新阳主排洪渠治理成效明显,实现“鱼游鹭飞”;建成19座城乡公厕,完成10 条“四好农村路”,提升改造村庄路灯1000盏,乡村更加洁净、通畅、明亮。

  海沧的不少农民渐渐发现,村子变了,周围的生活环境也变了。在芦塘,花径长廊、瓜果长廊成为村子的一大景观,也成为人们乡愁记忆的最好承载。在过坂,过芸溪穿村直流而过,古树群落宅田相间,山、水、林、田、居融为一体,一派山水田园的诗意景象。

  立足乡村特色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阳春三月,天竺山下种植大棚里,各类品种的花卉含苞待放,大小型卡车前来载货络绎不绝,东孚培育花卉基地又迎来了一年中繁忙的季节。

  “我们东孚的花卉苗木品种多、价格适中,市场认可度很高,一处种植大棚的年产值可达到百万元以上。”承包人向开来说。

  在天竺山脉下的东孚街道,随着花卉苗木、智能温室、现代设施农业、民宿、农家乐等产业项目的发展,农民的增收渠道逐年拓宽。

  海沧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农业经营的规模化、企业化、现代化,海沧的农业发展正烙上“高效、生态、精致”的印记。从加强资金整合、做大做优项目入手,近年来,海沧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集聚融合和提质增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领军作用正发挥出来。

  量变引来质变,海沧农业产业建设成绩单也分外亮眼:东孚培育花卉基地项目、东埔碧鑫智能温室项目、香草小镇新品花卉育苗项目、后坑新社精品民宿项目……一个个农业特色产业园区令人应接不暇。去年举办的“欢庆丰收传承耕读”厦门海沧首届农民丰收节,现场签约5个集体经济项目,展现出海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新风貌以及农民转产就业的新经验。

  “今年产业项目推动将更加快马加鞭。”海沧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沧将在2019年加快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和服务相互融合,大力发展青礁村、天竺山片区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体、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并鼓励村民因地制宜开办家庭旅馆、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着力打造青礁慈济祖宫、天竺山乡村旅游集聚区,促进农户转产转业增收。

  特写

  面子里子并举

  文明乡风日盛

  新春游园、村居篮球赛、洁净家园健步行……这个春天,海沧区各村居的文体活动轮番上演,不少人从城区自驾而来,体验乡村最传统的文化气息。

  在海沧街道,“百企帮十村·幸福来敲门”乡村振兴幸福工程聚焦农村老人生活、青年就业、孩子成长等关键问题,联合辖区企业等社会力量,形成农村互帮互助的文明新风尚;在新阳街道,通过“新阳五好文明新星”评选活动,好乡贤、好义工、好婆媳、好“格格”、好职工不断涌现,在典范带动下,文明乡风滋养民心,持续升华,成为海沧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基层写照。

  如今,在海沧的农村,发生改变的不止农村的“颜值”与产值,还有人文环境:公共服务日益健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乡风文明日益提升,美丽乡村建设逐渐成为“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海沧实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面子’好,更要‘里子’好,深入培育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工作注入强劲的‘文明力量’。”海沧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来,海沧依托社区书院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绕强化宣传阐释、弘扬主流价值、丰富文体生活、加强文化传承、引导习惯养成等五大方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通过“一村一台戏”、家风讲堂等品牌活动,大力弘扬文明风尚,不断提升居民群众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

  接下来,海沧还将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深化“学区化”以及与华中师大、东北师大合作办学模式,不断提升农村薄弱校教育水平,以教育的力量推动文明乡风的养成。将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医疗项目、基层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提高农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点击

  过坂社区

  打造山野田趣特色旅游品牌

  邻近天竺山的天然优势,让过坂社区在乡村振兴中很快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与特色,那就是特色旅游。

  当前,海沧正在以“山野田趣”为吸引点,创造全国极具特色吸引力的旅游新品牌——“三苑七陌”。其中,七陌中有四陌坐落于过坂社区,分别是田、水、井、厝四陌。田陌以都市农业、有机农场为主,打造乐活田园。水陌打造“朱楼通水陌,沙暖一双鱼”的意境。井陌以民俗展示,农家乐为主,建设文化田园乡村。厝陌传承海沧耕读文化,再现闽南乡愁。

  找准了发展的中心,过坂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的整治工作。平改坡、社区道路拓宽、垃圾分类、雨污分流、裸房整治等一系列的举措,扮靓了村居。农民的干劲也更足了,一批精品民宿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正在推进的过坂社区后坑新社高端民宿项目与浙江借宿合作,占地500亩,先行启动4栋民宅改造,未来将成为过坂特色旅游的一大亮点。

  芦塘社

  明星村落走出产业兴旺新路

  芦塘是海沧的明星村落,也是乡村振兴大力推进的示范点。经过近年来的治理和改造,成为2018年省级人居环境试点示范村。如今,芦塘以研学教育基地为依托,走出了产业兴旺的新路子。

  去年以来,芦塘社通过建设农耕体验园、现代农业园、闽台农业交流园、果树科普园、湿地科普园、野外求生训练园、国家地理园、国防教育园、高校写生营地、闽台研学研究中心等多个园区,建成农业研学、自然研学、文化研学三大板块相结合的研学营地,开展闽台蔬菜科普、现代农业科普、自主能力训练、合作意识训练、乡土文化学习、习俗体验等多项研学课程,打造全国研学示范样板。

  当地还加大环境的整治,丰富瓜果长廊沿线参观旅游路线,增设多肉植物种植DIY区和集垂钓、烧烤、野炊一体的“浑水摸鱼”游戏区,村里引进了三都土笋冻等一系列小吃,吃喝玩乐结合,进一步提升芦塘人气。

  展望

  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建档保护历史文化名村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海沧今年将强化乡村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历史文化名村等将全面建立档案。

  据悉,海沧区明确要在今年对青礁村、沧江古镇等历史文化名村和文物古迹、传统村落、历史风貌建筑、农业遗迹等全面建立档案,全面加强保护。当地还将进行农房整治行动,推广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村住宅通用图集,引导农民合理有序建房,严控新增“两违”,并将农民建房“一户多宅”、“贪大求洋”、私搭乱盖问题整治纳入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全面遏制农村违建。

  全区还将统筹推进实施村容村貌提升行动,改造村庄公共照明和村内道路,推进村庄“四旁”(路旁、水旁、宅旁、村旁)绿化,打造连线成片美丽乡村特色景观带。区里还计划加快实施一批环山步道生态路、旅游路示范路建设,争取尽快把大屏山、蔡尖尾山串连成片,打造一批公园绿地、绿道慢行系统、最美半马赛道,让群众有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数据

  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2018年,海沧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42元,连续十三年蝉联全省第一,同比增长9.2%。

  ●2018年,海沧城乡收入比达1.79,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区29个村卫生所纳入医保定点服务范围,实现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统一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650元提高到930元。

  ●2018年,海沧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权家庭承包农户数3871户,承包地块总数8105块,签订合同3871份。

  ●2018年,海沧全区累计开工53个乡村振兴项目,完成投资7.78亿元;全区24个村(居)筹资建设集体经济项目中,建成10个,在建2个,农村改革正稳步推进。

  ●海沧区目前已开通18条农村客运线路,建制村通车率100%。

  本版文/本报记者 张珺

  通讯员 林艺萍


[责任编辑:王璐瑶,衷文珑 来源:厦门日报] 点击查看更多[建设五大发展先行区]栏目的内容

厦门网版权所有